5月2日,享受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的43名老挝籍游客,只用了不到15分钟,便顺利从云南磨憨铁路口岸通关入境。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、区域性入境免签等一系列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“China Travel”(中国游)持续火爆,越来越多的旅客来到中国、感受中国、爱上中国。 (5月5日《人民日报》)
近年来,随着免签“朋友圈”的持续扩容以及通关的越来越便利,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、感受中国、爱上中国。当菲律宾游客阿耶再次踏入拱北口岸,她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以政策诚意丈量出的开放尺度——免签政策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,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。对此,美国籍旅客马吉德在顺利拿到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时也感叹:“通关速度快、服务好!”
从“通关效率”到“情感连接”彰显免签政策温度。政策的东风无疑是推动这股热潮的关键力量。免签政策的不断完善,为外国游客打开了便捷之门,让他们能更轻松地踏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。当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美国游客马吉德得以兼顾福州鱼丸与西湖醋鱼,当30天免签让韩国客商申东旼实现“上午签合同、下午游蓬莱”的跨界融合,中国正在打破传统旅游的时空壁垒。这些政策创新不仅仅是停留时间的物理延长,更是情感交流的化学催化——马来西亚华人林先生带着孩子寻根时,在祠堂青苔上触摸到的不仅是家族记忆,更是文明传承的韧性。
从便利通关催生的“复合价值”见证经济纬度。面对入境游的火爆市场,全国各地积极作为,出台一系列有力举措,努力接住这难得的“泼天富贵”。烟台港“海蓝鲸”客滚船上,韩国旅客申东旼从韩国仁川打“船的”来到中国,“从下船到通关完成,只花了喝杯咖啡的时间”,更值得关注的是,申东旼除了考察新项目,还计划在烟台游览。对此,申东旼也说出众多外国游客的心声,“免签政策也为两国间的商务合作带来新机遇。”数据显示,“五一”期间口岸日均215万人次的流量中,像申东旼这样“商务+文旅”的复合型旅客占比显著提升。可以说,这种时空压缩产生的不是简单的旅游收入,而是产业链延伸,特别是跨境产业合作将越来越多。
从众多平凡个体书写的“双向奔赴”体现文明高度。在福州机场日均5300人次的通关记录里,藏着无数文明互鉴的密码。韩国青年在咖啡馆写下的商业计划书,马来西亚华人林先生带着家人的文化寻根之旅,美国背包客在福建体验文化与美食,在杭州西湖欣赏美景…… 今天,沿着“一带一路”涌入中国的,是带着笔记本电脑的创客、举着云台的博主、揣着族谱的游子。他们用脚步丈量的,既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地理疆域,更是五千年文明的当代魅力。
一系列数据表明,免签政策正在发挥巨大作用。仅今年“五一”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215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27%。国家移民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林勇胜也表示,下一步,将推出更多、更有效的入出境、停居留政策,实施更多便利出入境人员顺畅通关的新举措,让中外人员交流交往更加便利顺畅,更好地促进中国与世界“双向奔赴”。相信,随着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,必将为“China Travel”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,让中国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。一个更真实、立体、开放的大美中国将被世界所“看见”。 (作者 刘纯银 )